排灣族的文化特質
飲食
以小米、旱稻、芋頭及甘藷為主食,以豆類、南瓜、野菜為副食。其日常生活以小米飯、小米粥、小米飯糰、米飯、菜粥、烘芋、煮芋、煮甘藷、烘薯,糯米糕、及小米糕為主。以獸肉,尤其鹿、山羊與山豬及山溪魚類蝦與蟹等為主。烹調法以煮、蒸、烘法為主。
芋 頭乾是排灣族重要的傳統食物之一,作法是將芋頭以火烘烤,烤乾的芋頭可以保存,成為排灣族人對抗飢荒的利器,同時因為攜帶方便,過去排灣族人打獵時也會隨 身攜帶芋頭乾,另一種排灣族傳統美食代表是cinavu,是以植物葉子包裹小米與肉塊一起煮熟,也可以用芋頭,糯米等取代小米,與漢人的粽子類似,是排灣 族慶典時常見的食物。
服飾
衣飾受社會階層的影響,貴族在服裝的色澤、刺繡上來表示其地位,尤其在盛裝時,與平民的區別最大。貴族依不同 的階級有不同的紋樣表現,階級高者的服飾有人頭,人像或是蛇形的刺繡花紋,平民服飾不可有這些圖案。刺繡的色彩以橙,黃,綠黑,紅為主。排灣族服飾的華麗 細緻,在臺灣原住民族中獨佔鼇頭。
紋身則是排灣貴族階級專屬的身體裝飾方式,男性之紋身部位在胸前,背後,手臂以及小腿,女性則是刺紋於手腕及手臂處,但特殊的圖騰僅限貴族直系才能使用。平民雖無紋身權利,但可以用貢物向頭目取得特許。
織繡
排灣族的織繡藝術,是階級製度下的工藝產物,因為貴族女性有充裕時間專心織繡。紋飾技巧大致分為夾織、刺繡、綴珠和貼飾等四種。其中以綴珠最為精巧,將珠子與服飾圖樣完美結合,展現出高超的手藝,刺繡圖樣除了常見的幾何圖形;還有祖靈像、人頭紋,百步蛇紋,太陽紋。
居住
排灣族以石板屋出名。他們蓋房子事先把緩坡剷成畚箕形。兩面側壁、後牆都是石片堆成。又用大石板豎起前牆,簷 下還有兩個斜撐,因此不會向前倒;後壁靠在山腹上,所以也不會傾斜,再大的颱風也不怕,但就怕地震。因為兩坡式的房頂都以石板做屋瓦,大地震一來,屋頂的 石瓦片就會向下滑動。這種石板屋大多成矩形,進深不很深。貴族的房子就寬多了,大概有十公尺多,屋簷的高度有一公尺半,差不多到胸部,所以大家進門都要彎 腰才行。
簷下有一條長長的雕刻簷桁,使他們的房子神秘而美麗。
工藝
木雕
有著階級制度的排灣族,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家屋的雕刻品,如門楣、立柆。連日常生活使用的連杯、湯匙、梳子及男人的裝飾禮刀刀柄都受此限制。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
石雕
在石板上有淺浮雕的排灣族正面祖先立像,通常是左右對稱、雙腳直立、雙手舉在胸前的,並搭配百步蛇圖樣或幾何形狀的紋飾。石材的使用是排灣族工藝的主要特色之一。特別是板岩,不僅是主要的建材,更是石雕的材料。
琉璃珠
古琉璃珠是在排灣族人遷台之前就擁有了。排灣族可能是由南洋遷移入台,而這些珠子極可能是透過南洋和歐洲交易,而流傳到南洋,再隨著族群遷移而進入台灣。排灣族人抵台後,也先後從異族處得到琉璃珠。
資料來源http://www.tacp.gov.tw/home02_3.aspx?ID=$3083&IDK=2&EXEC=L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37580548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