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Bunun)
布農人稱「人」為bunun,這也是該族名稱的由來。,是典型的高山民族,其人口數在台灣原住民中居第四位,但分布面積則僅次於泰雅族而居第二位。就遷移而言,布農人卻是台灣的原住民當中,人口移動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
布農族是傳統祭儀最多的一族。由於對於小米收穫的重視,因而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一些比較常被學者提到的儀式,包括「小米開墾祭」(Mapulaho)、「小米播種祭」(Igbinagan)、「除草祭」(Inholawan)、「收穫祭」(Sodaan)、「入倉祭」(Andagaan)、「射耳祭」(Malahodaigian)等。對於農事或狩獵行事的時間,布農人依著植物的枯榮與月亮的盈缺來決定。例如李花盛開時,適合播種小米;月缺時適合驅蟲、除草;滿月時適合收割舉行收穫祭。由月亮的圓滿來象徵人生的圓滿與小米的豐收,以月缺來表示怯除不好的事物,希望它快快消失。在除草祭儀結束後,布農人打起陀螺,祈望小米像陀螺快速旋轉(快速成長)。並在空地上架起鞦韆,希望小米如鞦韆盪(長)得一樣高
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這首歌是以多聲部和音唱法,從低音漸高,一直唱到最高音域的和諧音,以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同時也依此判斷當年小米之收成。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布農族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般是五至十二人),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
「布農族」的洪水傳說傳說從前布農族曾經有文字,在一場大洪水中,兄弟倆分別帶著先人留下的寶物避難,負責保管文字的哥哥竟將文字流失,從此布農族人便失去了文字。雖然失去了文字,卻擁有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畫曆」,於1937年自南投一位族人家中發現的一塊木雕畫曆,以類似象形字之符號記載著農事、出獵等行事,是布農族先人所留下來珍貴的智慧遺產。
布農族的衣服與飾物皆男女有別。
女子的服飾則以藍、黑色為主,在胸前斜織圖案鮮艷的織紋。
布農族有高品質的苧麻布,並用毛線、絨線夾入經線織成美麗的幾何圖形。由於長久居住於高山上,傳統的布農族服飾大都來自大自然,除了皮衣、皮革製品取自長鬃山羊、水鹿、山羌等獵獲物外,還有採自苧麻天然植物之材料,經過剝皮、抽絲、染曬再紡織成布,其傳統衣飾以直條人字紋為主,通常以白色為底並喜歡用紅、黃、紫或 紅、黃、白來搭配。
女子服飾除有崁織、夾織外,更有多種綴珠懸掛。今布農族的服飾,璀璨奪目,變化多端,但卻不難觀察出,服飾的色澤先以沉穩的深暗,摻以熱情的紅藍,而逐漸走向明艷開朗的黃紅彩紋,這其中的轉變受時代與環境因素的影響極大。
女子之飾物額帶okuvad 以綢或棉質布帶為地,以琉璃珠、通心軸、貝珠、銀飾等穿綴其上為幾何形花紋之緝邊,下緣通常綴以珠 琉或銀片。耳墜tatangion常用漢式環形帶珠族耳墜。頸飾haulos與男子頸飾同,分頸帶與頸珠。古代布農族婦女(做母親者)頸飾,也隨身配掛叫ngan之頸鍊, ngan為一 種樹,此種樹根略有香味,用麻繩穿串即成項鍊,這是一種避邪物腕環Pistonan有珠圈式與銅線式兩類,大體與男子腕鐲同。腰帶 tisgot以彩線織成之彩帶,或以彩色綢為地,兩端刺編或結穗 ,繫於腰際,兩端垂於股際或臂後。
男子服飾 一種是以白色為底,可在背後織上美麗花紋,長及臀部的無袖外敞衣,搭配胸衣及遮陰布,主要在祭典時穿著。另一種是以黑、藍色為底的長袖上衣,搭配黑色短裙。此外,南投縣信義鄉羅娜村郡社群布農族男子也有人於上衣內穿著紅色衣服,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穿著紅色衣服,只有獵取過人頭、山豬、山鹿的英雄才可以穿,穿紅衣是表示英勇的意思。
1. 上衣(Patwaowan)保暖用。
2. 胸帶(Kulin)是放置日常用品,如香煙等。
3. 遮陰布(Tapis)住身體性器官的部位。
4. 皮帽(Tamun)保暖用。
5. 皮套褲(Sisuahun)護腿用;追野獸時避免腿部被茅草割傷。
男子衣服以皮製為主,其次為麻布。布農族男子的遊獵服飾,多以鹿皮、山羊皮為主要材料。上衣為鹿皮背心obus ,外披鹿皮披肩(披風)。披肩是一種男女用以禦寒擋風的裝備,由兩幅至三幅的鹿皮布縫一起,成一塊長方形約八十至一百公分長,七十至一百三十公分寬。
長及膝,通常固定在左肩,除了禦寒的功能,同時也做為盛裝儀式時的穿著呢!背心以帶毛之鹿皮縫成,背部為一整塊,前襟兩塊,胸部敞開,自頸間掛一方形斜折之胸袋kulin(巒社群更有長胸袋 kulin- haul),正胸處挑織幾何花紋成斜方胸衣,胸袋亦稱「胸兜」,為男女都可穿用的衣物。其作用是放置小物品,如煙袋、煙葉、煙管等,分豬肉時也把豬肉放置在胸袋裡。
布農人於腰部亦掛斜折腰帶 Pankapan被其陰部,盛服時另加斜方挑繡胸衣,腰部垂黑布前裙一塊。布農族人有單裙的穿著,長九十公分的正方形布,自右向左圍繞腰部,在腰部這邊的兩角各有細帶,以用以固定裙子,此裙男女適用之。出獵時或盛服時加著鹿皮套袖 Pakatalun及鹿皮套褲Sisuahun。鹿皮套為無背褲,又稱綁腿褲或半褲,至於女子用的綁腿,則不具褲的功用,只遮小腿。也穿皮鞋Sapeltsitshl,和皮帽tamon。另外尚有麻布背心Pinainok,麻布胴衣 habang 布農族男子的飾物頭飾takilas 以石片、木片和具珠穿綴而成,束於額際。
頭箍(額飾)okuvat 頸飾haulos 頸帶以方貝連穿,或方具、貝珠與燒珠等穿綴而成,從頸前緊緊至頸後。 頸鍊 以具珠、琉璃珠、豬牙等穿綴而成。耳墜 Kamao,以貝片、貓牙、燒珠等穿綴而成。腕環(手鐲、腕鐲) Pistonam有銅條鐲及珠鐲。
皮衣、皮帽也是布農男子主要的服飾。布農族是一狩獵民族,他們狩獵最重要的目的即食其肉、衣其皮、飾其牙及角。遠古人類即知以野獸皮製衣,製作皮衣的揉皮為布農族男子的工作,布農族男子擅長揉皮。皮衣以鹿皮、山羌皮、山羊皮等為主要材料。布農族的揉皮工藝,每一種野獸皮都各自有不同的功能與用途,布農族人也依據每一種野獸皮的特性,製作需要的服飾或用具。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8%BE%B2%E6%97%8F http://www.thes.tp.edu.tw/nice/title2-2b2main3.htm http://freebsd.akjh.tpc.edu.tw/comedu/good/bunum/www/cloth.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