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過動兒(閱讀網路資料之心得)-曾詩怡

一、過動兒的特徵
過動兒的症狀大多在五、六歲以後才逐漸顯現。因為這個年紀開始接觸團體生活而且本身的注意力、控制力、活動量也到達一個較成熟而不再無知的分水嶺。但幼兒期的表現也可看出一二 。如愛哭鬧、睡 眠短、高度活動性及破壞性。

過動兒的特徵有:
注意力難集中
活動量過多
控制衝動力差
心智及協調發展失衡
情緒障礙多
社會行為不良
伴隨學習困難
 
注意力難集中
容易分心或注意力短暫是好動兒常見的特性,這類兒童比一般同年齡兒童較缺乏專注及貫徹到底的能力,所以無法長久集中注意力,對於需要持久集中精神的事如做作業,會逃避或拒絕去做,嚴重的甚至連每天的常規都會忘記,與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常會去干擾他人使遊戲無法繼續。

活動量過多
這類兒童似乎特別擁有一股精力,會不斷地活動、坐立不安。在學校裡會呈現煩燥不安、愛插嘴、不能好好地坐在座位上,總是不斷地站起來,在教室走動、講話、開玩笑、扮小丑,甚至捉弄鄰座。

控制衝動力差
過動兒因衝動控制差,常呈現下列行為:常還未聽完別人問他的問題就急著回答,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與人衝突常先動手打人。常因對危險的判斷不佳,常作一些危險動作,而常發生意外。但不管是否危險,他想做就做。

心智及協調發展失衡
好動兒的心智比例分配與一般兒童無異,但在智力發展和知覺方面卻不平衡。可能字彙能力十分優異,記憶中等,解決問題能力卻很差。幾乎有半數好動兒在協調上顯現各種困難,有的是平衡上的困難,如學自行車不易。有的是手眼協調很差,如在擲球、投籃球、打棒球遭遇困難。

情緒障礙多
好動兒他們在成人對他表示注意和關切這方面的需求永不滿足,總希望自己是眾人注意和關心的焦點。大多數好動兒的性情起伏很大,且變化不已,因而行為令人無法預測,前一分鐘高高興興,後一分鐘卻愁眉苦臉。對疼痛似乎沒有感覺,對經常性的碰撞、跌倒和擦傷沒有反應,很少感到害怕,也不畏懼。在愉快中表現過分極端興奮,遇到挫折則產生極端暴怒或氣憤。通常他們自尊心較低,嚴重的就會有情緒障礙,以憂鬱或焦慮不安為主。

社會行為不良
大多數好動兒都有 : 1、反抗社會要求;2、獨立性增加;3、跋扈等行為趨向。無法遵守父母師長的要求,也不能服從紀律,會顯出極端獨立卻又十足依賴。經常有蠻不講理、攻擊同學、欺凌朋友等不成熟的社會行為。所以較一般兒童有更多人際關係問題。

伴隨學習困難
大部分過動兒的智商和正常的兒童是相同的。但由於注意度短暫、缺乏衝動控制力、過多活動、注意力差、不專心、無法遵守教室規則,因此造成某些功課常會明顯落後,即使智商相同或高於一般同學,其學業成就也較他們差。
  上述行為特徵或可描述好動兒的偏差行為,但這些特性都是廣泛性的,並不是所有好動兒的身上都能有發現。其中有部分特性如好動,隨年齡增加到十一、二歲後會慢慢消,唯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可能維持較長時間。


二、過動兒的成因
有關好動兒的成因,目前所了解還不十分完整,學者意見分歧,沒有定論,唯綜合學者專家研究結果,可歸納下列 幾方面因素:
生理因素
環境因素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腦功能失常─部份好動兒的產生主要是由於:1、大腦損傷;2、大腦化學成分失常; 3、腦部長瘤等原故,造成大腦額葉或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致使兒童產生過度無目標的活動。
前庭系統失常─前庭神經核在其他體系配合下,維持全身的肌肉張力、姿勢和運動平衡,若前庭系統活動量不足,且調幅作用不良時,常會好動分心,所以過度好動分心是神經生理統合失常的症狀。
鉛中毒─在三十多年前,學者專家曾指出:有些孩子吃了鉛就形成好動兒。近年由於汽油使用日增,人們吸鉛中毒機會大增,這類兒童也因之而增加。
血醣缺乏─根據醫學研究顯示:假若兒童身體上的血醣,降到相當程度以下,多數會有一些特殊感覺,如輕微頭痛、暴躁易怒、冒冷汗和心悸、覺得焦慮。其中暴燥易怒就是好兒症狀之一,因此有的學者把血糖缺乏當做成因之一。

環境因素
孕兒環境─許多研究指出,懷孕期間,若母體感染疾病、濫用藥物或長期生活在很大壓力下,以及產生缺氧、胎內感染、黃疸過高、頭部損傷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此外,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孕婦生產方式與好動問題也有關連。生產時,若使用產鉗或大量藥劑,都可能會導致小孩好動、衝動、易分心等問題。
家庭環境─有關嬰兒的研究發現:即使仍在襁褓中的嬰兒,若有充分手足活動和玩弄各種玩具,將能在發展上得到很大助益,在小孩成長過程中,若有過度刺激或環境受到剝奪,都會孕育好動兒。

預防方法
心理因素-有些心理醫師和心理學家視家庭壓力太多為好動兒成因之一,若親長噁叨不已、給予太多壓力時,兒童會採憂鬱、不適當的好動行為來應付痛苦。
飲食不當─另一項可能引起好動兒的原因是由於食物所致,食物中若含水楊酸鹽過多,會導致兒童活動過多症。另有學者認為這類兒童是由於他們對其生活環境中,某些特殊物品(如花粉、塵埃、牛乳、食品添加色素等等)的敏感反應有關。


三、該怎麼辦?
父母親要能夠瞭解孩子有這些行為並非來自故意、品性差或不聽話,雖然過動兒病因說法不一,但總括起來還是與其先天與後天的身體因素有關,父母師長與孩子一同努力,共同去針對問 題,加以解決。
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
課業輔導方式
日常生活安排
感覺統合訓練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過動症主要的治療方式,特別是用在學齡兒童其本身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學齡前兒童因環境要求較少,除非症狀特別嚴重,大多不用藥物治療。伴有腦功能不良的好動兒,藥物治療的效果較好。但服用過量後,會有不良情況產生,如退縮角落,拒絕與人來往。目前有許多藥物可治療好動兒,唯各種藥物的使用,因人而異,需經嘗試始能發現何者較具效果,最好請接受醫師指導。

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最主要的目的在於矯正不良行為。它必需是有系統的、態度一致的,一般程序如下:
具體列出問題行為
首先,父母必需先靜下來,仔細觀察整理孩子的特性為何?是衝動?活動量過多?還是注意力不集中?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障礙?生活習慣不良?還是對刺激的太過敏感?這些不良行為使得孩子在環境適應上有那些障礙?在許多問題中,列出問題處理的先後順序,選出對目前生活影響最大的、最容易辦到的行為來處理,避免過多問題同時處理。
擬定對象
希望藉由孩子重覆體檢行為的後果,選擇保存好習慣,停止不良行為。可採用的方法有:「關注」與「忽略」技巧交互使用;運用處罰及計時法減少問題行為發生機率;利用計分制度,作系統性的矯正。
態度一致
執行這些行為療法時,最重要的是全家人態度、行為一致,否則孩子會鑽漏洞,難以堅持。當這些行為矯正有進步後,可將行為療法擴展到公共場合、學校。對於行為治療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千萬不要因一時的挫敗而放棄。

課業輔導方式
學校選擇
儘量選擇班級人數少的幼稚園或小學,學習、做功課時間不要太長,儘可能分為小段落,十分、十五分就休息一下,或改做其他活動,然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環境選擇
應加大座位距離,座位應與其他同學間的距離稍微加大,且不靠近門窗等容易分心的地區。學習環境及過程儘可能單純、安靜、簡單,所以在教室或家中書房裡,最好清除不必要的裝飾,佈置則以直線單色系列為主。座位安排,最好安排在前幾排聽、看等最明顯的地方,並鄰近教師及最安靜同學的旁邊,可使教師能隨時制止不當行為,及防止不該有的交談。並請老師十幾分鐘就讓他擦黑板,發簿子,以減少因無法靜坐而拉前座頭髮、踢鄰座腿等行為產生。若為好幫手,適時鼓勵誇獎,可加強自尊心。
家庭教育
對一個學校功課表現不良的過動兒來說,家庭是安排補充教育最好的地方,可以更具彈性、耐心的方法,達成教育的目的。如果發現孩子有學習上的障礙,先瞭解孩子能力不足的地方在哪裡?父母可自行設計加強他們學習欠佳部份,或在放學後請個個別指導的家教,給予良性補習,儘量不要讓孩子的學習脫離學校進度過多,不要將學校表現不佳的問題帶回家成為家庭問題,施以處罰。除了徒增家庭壓力,對學習成果沒有太大幫助。

日常生活安排
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多差遣他以發洩他們好動的本性。言語儘量心平氣和、速度慢,一次只吩咐一件事情,以免分心、忘記。但對於交待的事情最好重覆提醒,但切記!不要過度嘮叨,一再數說過去的不良事蹟,只會造成孩子的反感,當孩子作好或完成一件事,記得要不吝嗇給予讚美。
環境安排
由於過動兒衝動,不考慮危險,故家庭佈置需避免易碎或危險物品。玩具也要考慮安全性,避免發生意外。與朋友活動替他找活動量不高的朋友,最好一次只跟兩、三人玩,以免加強了其過動衝動的行為。
活動安排
在遊戲中學習,多做戶外活動如打球、溜冰、騎腳踏車等;在家中則作安全性高的遊戲如堆積木、接球等。要避免安排需要過份專心的靜態活動,孩子本身活動量大,根本無法完成,反而增加了父母及孩子的挫敗感。

感覺統合訓練
有理論認為不少過動兒因腦部問題常伴有前庭、觸覺、肌肉關節動覺平衡、動作協調的功能性障礙,此導致其易分心、煩躁與過動。生理的過度敏感或笨拙,導致感覺輸入(到腦幹低層次)的統整組合失常,無法進一步跟外界進行適應和同化的順應學習,而呈現偏差行為。針對上述失常的矯治,可採咸覺統合訓練,如俯臥滑行、玩沙或在草地上打滾,並在臉部和軀肢按摩,這些都是有助於他們腦神經的安定,可降低活動的敏感性。除外,設計適合兒童運動發展的遊樂教材,也能促進兒童各種感覺器官統合功能的完成,當有助於好動兒偏差行為的改善。


四、父母應抱持怎樣的態度?
接納孩子的疾病與特質
父母親要互相支持
加強與學校的溝通
適時鼓勵、增強信心

接納孩子的疾病與特質
父母應當明白孩子不是故意搗蛋或不肯學好,而是有生理的因素造成的能力不均衡。知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小孩是不同的,在接納孩子與瞭解病症的情況下,父母才能較心平氣和,以耐心及智慧的方法來教養孩子,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在幫助孩子改變行為的同時,父母也需適度的調整自己的個性來配合過動兒,父母的接納與支持,是過動朝向正常發展最大的助力。

父母親要互相支持
家庭在治療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父母雙方態度一定要一致,並且互相體諒與支持,在處理問題時,先想一想,孩子的行為是來自焦慮不安或故意?再依原則處理。千萬不要因有這樣一個孩子而互相埋怨,而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諧,在父母親的互相協助,多增加與同年齡互助的機會,避免過長時間限制外,而阻礙了人際關係的發展。

加強與學校的溝通
父母應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讓老師同時瞭解孩子問題所在,及時給予適當的處理。可避免因孩子的行為影響老師的情緒,增加父母老師間不必要的誤會與指責。


五、結 語
家有過動兒的父母,大多受盡折磨,也有千百個理由對孩子生氣,但是,過動兒也並非全然是魔鬼的化身,他們仍有可愛之處。在成長的路上,非常需要成人的諒解與扶持,需要靠父母的愛心、耐心與寬容來給予支持。如果您的小孩因為您的努力而有任何的進步,千萬不要忘了給孩子一些鼓勵,也別吝嗇給自己一些讚美及掌聲,並且請繼續努力,不要輕言放棄。 根據學者研究,若能將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及適當的教育安置等多種方法同時使用,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忌諱的是把他們支開,將他們停學、休學、留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無形中減少他們的學習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fhjh.tp.edu.tw/pri04/adhd/index.htm (過動兒 About ADHD)





閱讀心得:
過去,對『過動兒』一詞完全不瞭解,也從未接觸過這類的知識,而今,因緣際會下深入的瞭解以後,發現...原來不是我所想像..,以為只要是好動、坐不住的小孩都是所謂的『過動兒』。
原來過動兒的症狀不盡其一,而每個過動兒的症狀也不盡相同。導致過動兒的成因也包含很多種。其中,對過動兒的治療與協助是很重要的,同時也是最繁複、最辛苦的一段過程。我認為透過『家庭參與』和『學校參與』一起協助關懷、治療過動兒是很重要的一環,長期的紀錄與治療過動兒的行為、生理及心裡..等等,加上社會上一些相關的服務機構或團體協助,相信對過動兒是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這些以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親的心態與態度問題,若沒有調適好或者是還未作任何的準備之下,想要治好自己的寶貝是不可能的。而更應該以愛為出發點勇敢的堅持下去,因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過人之處只是沒有真正用過心去觀察、去體會而已。
最後,我對於過動兒的父母親深感敬佩,從開始的心裡接受到協助治療的種種過程,相信比起一般的父母親還要下更多的耐心與苦心,這樣的愛才是無私、最偉大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