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傳說:
石生的傳說 具說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本村、建和村、泰安村、初鹿村、利嘉村等。知本村、建和村的卑南人還在此地立了一塊發祥地的紀念碑,並有石棚祭祀著渡海來台約三位先祖的名字,在每年的清明節,知本、建和的村民會到此祭拜。
竹生的傳說
卑南族始祖創生傳說太古panapanayan地方,有一女神nunurao,右手握石頭,左有握竹子。將石頭擲出去,出現一人,成長後為馬蘭社的祖先。復把左手的竹子豎立在地上,竹子上節出現女神pakosiseru,下節出現男神pakomarai,即為卑南族之起源。
卑南族始祖創生傳說太古panapanayan地方,有一女神nunurao,右手握石頭,左有握竹子。將石頭擲出去,出現一人,成長後為馬蘭社的祖先。復把左手的竹子豎立在地上,竹子上節出現女神pakosiseru,下節出現男神pakomarai,即為卑南族之起源。
起源傳說的不同與地理位置的差異,卑南八社在歷史的流光裡呈現了一些異。以知本為首的石生文化,因緊臨排灣、魯凱的聚落,文化上的表現與語言上的濁重音明顯地受到了他族的影響。接近阿美族的南王系統在語音的輕巧上與阿美族相近。
卑南族的社會有兩個領導人物。一是男祭師(rahan)負責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儀,一是領袖(ayawan),由村子裡領導能力強的人來擔任,負責部落裡重大事情的協調者,亦是人獵祭、爭戰的領導人物。
屬於母系社會(有幾點特質) 婚姻上,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 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 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 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
文化特質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 精湛的刺繡手藝: 以十字繡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紋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戴花環的普遍性: 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
巫術的盛行: 早期卑南族的巫術十分盛行,其他族群的人都懼怕三分。巫術又分為白巫與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施咒害人。
目前卑南八社尚有多位祭師。光是南王就有二十幾位男、女巫師,負責部落性的祭儀。或為族人祈福趨邪。
收穫祭(muraHijavan):在七月中旬舉行,又稱為海祭,在海邊往蘭嶼的方向遙祭帶小米種籽到人間的二位神祇,會後並在社區內舉辦摔角活動。摔角除了勇武的表現以外,族人也期望稻穗能像摔角的男人般挺立、結實。
收穫祭(muraHijavan):在七月中旬舉行,又稱為海祭,在海邊往蘭嶼的方向遙祭帶小米種籽到人間的二位神祇,會後並在社區內舉辦摔角活動。摔角除了勇武的表現以外,族人也期望稻穗能像摔角的男人般挺立、結實。
年祭(從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元月二日止):是卑南八社對猴祭、大獵祭、聯合年祭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內容有: 青少年驅邪活動: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全村的小孩赤裸上身,臉上塗抹炭灰,手拿芭蕉葉至各家戶驅除不淨,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少年猴祭(mangamangayau):舉辦時間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藉著刺猴培養少年的膽識及殺敵的氣概,由於動物保育猴子由草猴代替。猴祭意義演變成讓現代的青少年認識族群歷史與文化的一個媒介。
大獵祭(mangayau):原意為年度狩獵、復仇獵首,可長達數個月,目前改為定點式(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由長老主導在野地紮營抓田鼠。大獵祭回來的當天,村人在卑南新站前立凱旋門,全村婦女小孩盛裝列隊歡迎,並為長老們戴上花環,吟唱傳統古老的史詩(bailalao)、聚餐等一連串的活動,是溫馨感人的一天。
聯合年祭:(元月二日舉行)由八社輪流舉辦表演及競賽,是觀摩卑南八社文化的最好時機。 初鹿村:以七月的收穫祭及十二月底的年祭較受重視。其中收穫祭的盪鞦韆活動是一大特色。
檳榔村:以三月八日婦女除草完工的傳統節日最具特色,顯現了檳榔村婦女團隊組織的嚴謹。十二月底的年祭亦是主要祭典之一。
利嘉村:以十二月底的大獵祭為主。 泰安村:以十二月底的大獵祭為主。 寶桑村:以十二月底的大獵祭為主。
建和村:以十二月底的年祭為主。其中盪鞦韆是一大特色。在卑南八社中只有建和村與初鹿村保有此項活動,舉行時間不同。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1%E5%8D%97%E6%97%8F維基百科 http://www.tacp.gov.tw/home02_3.aspx?ID=$3034&IDK=2&EXEC=L 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images/view?back=http%3A%2F% www.malas.com.tw/catalog/index.php?cPath=72
照片第二張
回覆刪除男生獨照,他是阿美族的人
不是卑南族